与改革开放同成长 与美丽工投共奋进
□ 刘继美
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。那年我刚好七岁。我们家六口人,父亲是盐工,母亲待业,全家靠父亲每月24块工资钱支撑着,生活拮据,每到月底母亲望着米缸、油桶叹气。当时我国实行计划经济,百姓需要的生活用品都有相关部门统一销售,每家每月按人口数发放定量的粮票、肉票、豆腐票、布票等。我们兄妹四人正是长身体、需营养时期,可人均每天只有几两粮食,吃不饱,那时感觉不经意间就会饿,吃点冷饼垫下肚子就已满足了。一到夏天,我们就会收集牙膏皮、旧的塑料布片、坏掉的凉鞋,站在路上翘首以盼骑着自行车售卖麦芽糖的兴化人,换到手的仅一点的麦芽糖,会用舌头舔着吃,希望糖就这样永远吃不完。我是每天都在数日子,什么时候是春节,那时有句流行语“小孩盼过年,大人怕花钱”,只有过年才出现心中惦记一年的花生、瓜子、三道酥、轧糖、变蛋、猪肝等好吃的食品。
1979年夏天的一个夜晚,我们家用稻草和泥夯成的20平米的房子在大雨中倒塌了,六口人只能生活在露天地。父母不断的找场领导汇报困难,希望能解决住房问题。没过多久,我们家分到了带有厨房的50平米住房。房子是用石头砌成,里墙是白石灰抹面,高大亮堂,唯一不足之处地面是泥地,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屋里屋外都铺成水泥地。
1983年,邻居家有了12寸黑白电视机,那时电视台正在播放香港电视剧《霍元甲》,到了晚上周围几公里的人们聚集到他家看电视。那种景象现在想想觉得不可思议。两年后,母亲用积蓄也买了台黑白电视机,每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剧,紧接着家里陆陆续续添置了家具和缝纫机。
1984年,嫂子送我人生中第一件毛衣,毛衣是粉色的,样式简洁大方,得到毛衣时的高兴劲现在还记忆犹新。兄妹四人基本上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,都是缝缝补补穿几年的样子。我还记得一种名为的确良布料,这种布料比棉布颜色鲜艳、不褪色、凉快、耐磨等特点。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,母亲为我和姐姐做了的确良上衣,平时很爱护衣服,怕弄脏,晚上再把衣服叠整齐放在枕头下压平,第二天穿起来自我感觉又是新衣服。
1991年,我上班了,第一个月领了91.73元工资,虽与现在的工资钱没法比,但足够我买喜欢的衣服,心仪的高跟鞋,还有零食。也不会象小时候有5分零花钱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。
2009年,我们兄妹四人早已结婚成家了,父母的生活担子轻了,加之父亲的退休工资涨到3100块钱,两老人舍得买吃的、买喝的,营养跟上了,身体也好了起来。母亲在我们小时候体弱多病,有严重的贫血,导致不能长时间站立,吃了好久的药才渐渐好起来。还有在她四十几岁时得了哮喘,一到冬天就得住院治疗,那时国家实行合作医疗政策,医药费有国家承担,若是自家掏钱看病,那我们家也没那么多钱给母亲治病。现在想想还是当年生活条件差,营养不良造成体质差。
2018年,政府对父母的房子进行征用拆迁,经过多次协商后,拆迁办决定以每平方2800元进行补偿,母亲在她八十四岁时得到了近26万元的补偿款。这是她从没想到的事。
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,我们家从无到有,从泥房子到瓦房再到公寓,全家人的幸福感、获得感不言而喻。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,受惠予老百姓,才有今天强盛的国力,幸福安康的人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