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开云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

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——徐圩40年的变迁岁月

发布时间:2018-12-11 阅读量:

 与改革开放同成长 与美丽工投共奋进

□  王绪军

   徐圩,我的第二故乡,198712月参加工作来到徐圩,一干就是31年,从一名年轻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,我把青春年华奉献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。俱往昔,看今朝”,徐圩改革开放40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,多少故事、浪花、风景令人追寻、欣慰、感慨!

   思想观念蜕变。40年前,计划经济时代,上下班拖拖拉拉,迟到、早退时有发生。人们的思想很单一,吃饭、上班、睡觉“三点一线”。2002年进入市场经济时代,原盐实行生产大包干,职工从“要我干”到“我要干”,调动了生产积极性,提高原盐产量和质量,让部分职工既得荣誉又得实惠;随着盐养政策逐步放开,不少职工在养殖中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,从此走上致富路。2011年徐圩新区征地拉开序幕,职工赖以生存的盐田和池塘越来越少,怎么办,解放思想发展新产业迫在眉睫,人们丢下铁锹,拿起扫帚,徐圩悦升人在马路上撑起一片蓝天。

   徐圩面貌巨变。40年来, 随着时光的流逝,风车变成直流泵、平板滩变成塑料滩、绞关变成收放机,小推车变成挖掘机,迎来的是整齐的学校、宽敞的水泥路、自来水管道,各工区的破旧住房、泥泞道路、拖水小船早就不见了踪影。2009年,随着沿海大开发吹遍徐圩大地,徐圩新区30万吨港口独领风骚、化工基地建设轰轰烈烈,四横多纵道路格局已经成型。如今,转岗的职工有的成为道路美容师、有的把盐碱地变成绿洲、有的成为市政设施的守护神。新徐圩人正以饱满的热情,努力改变家乡的面貌,未来三年将是一个崭新的徐圩呈现在人们的眼前。   

   两个文明嬗变。40年后,年青人在电视上看到当年蓝军装、黄军装、中山装所谓时髦的衣装。如今颜色五彩缤纷,衣服变化无穷。改革开放初期,家家户户都有一口草锅,下班做饭时间烟雾缭绕,条件好的人家,能用得起煤炉,但是买煤打煤球也是辛苦的差事。后来生活好了,人们都用上电饭煲、煤气灶、天然气改善生活条件。想当年,老人们聚在一起最多的事情也就是打牌、打麻将,稍有情趣的人也只能听听收音机、看看报纸。如今,退休的大妈们都在跳广场舞、大爷们也玩起太极剑。不用出门,QQ、微信不认识人都能聊天,视频电话更是如身临其境面对面,年轻人都玩起微博、抖音……